2019年10月10日

思微藏物生活空間&藏物市集《交通指南》

 思微藏物生活空間&藏物市集 交通指南 :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

這裡是一個佔地很大的園區,名稱為《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裡面包含了很多店家,思微藏物生活空間位置在靠近嘉豐五路一段和復興六路這邊。

習慣使用 google map 的朋友可直接搜尋【思微藏物生活空間】,用google導航比較快。




《搭車》
●火車=>於新竹火車站下車,於火車站對面中正路合作金庫附近有國光號182之站牌,請搭往高鐵方向,於新瓦屋站下車,園區就在下車處的對面。請參考:182路線及時刻表

●火車=>於竹北火車站下車,往後站(新泰路出口)出站後,搭乘【快捷8號】,於【文興嘉興路口】下車,走路2分鐘可到達 。

畫面來源:google地圖


高鐵=>高鐵新竹站下車
高鐵站有Ubike,可以騎到新瓦屋。
或搭計程車約2-3分鐘抵達(跳表車資約100元上下,免費公車約一小時一班,若要搭乘請算準時間)
高鐵站搭公車=>轉搭 快捷7號 新瓦屋站(客家園區)下車。
高鐵站搭公車=>轉搭國光客運182新瓦屋站(客家園區)下車。
竹北大遠百免費接駁車新瓦屋站(客家園區)下車。

●下載【台灣等公車】APP,可查詢你所在附近之公車班次,非常好用喔!

《開車》
●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往竹東)=>公道五路二段=>左轉接慈雲路(117縣道)=>經國大橋=>自強南路=>右轉接文興路一段=>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中山高速公路=>竹北交流道=>接光明六路=>光明六路東一段=>右轉接自強南路=>左轉接文興路一段=>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停車:
★園區內有嘟嘟房停車場,入口在:【嘉豐五路一段】,若園區已停滿就到附近路邊找停車位。

★新瓦屋附近收費停車場
力揚停車場六家五路一段與嘉豐二街二段交叉口

Times停車場:竹北市六家一路一段

★園區周圍路邊紅線會拖吊、白色停車格周日不收費



整個新瓦屋園區蠻大的,【思微藏物 生活空間】位於園區較後段,靠近復興六路這邊,目前最好認的地標就是這一間 或者書店


思微藏物空間就在或者書店正門斜對面,大約就10步的距離。
在【一大片的草皮】旁邊的一棟正方建築
【黑灰木質門面加上落地玻璃】,應該一眼就能認出來,
前面有一座【復古小圍牆】有著思微藏物小小的木頭招牌,
恭喜您已經找到了,玻璃門推進來就可以進入思微藏物美美的空間。











2019年7月9日

【景設。白瓊如 金屬創作展】創作者訪談

思微藏物這一檔展覽是由拾物金工的瓊如為我們帶來他的金工創作
有別於市集上的作品,這是為了展覽而特別創作的,我們也訪問了他對於創作與生活的想法




參展者:白瓊如

問:請問你何時決定從事金工這門工藝,為什麼是金工?

瓊如:大學時期就讀輔大應用美術系,分組時決定選擇金工主要是因為可以動手作,學習金工必須靜的下心,專注在反覆的基礎技術練習,這滿符合自己的個性。畢業之後從事飾品設計的工作,工作內容主要用電腦繪圖再發包給工廠製作成品,但內心一直都是渴望可以親手將飾品完成,於是2017年決定成立拾物金工工作室,開始販售自己手作的金屬首飾。


問:請分享一下你的作品特色,還有你對於金工創作的想法

瓊如:求學時期一直在找尋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後來發現時間的累積可以慢慢看出一個人的風格,將時間拉長後發現自己很喜歡簡約的造型,將物件的構成拆解成點線面,用幾何的造型重新營造畫面的協調或是衝突感,簡化過的線條造型,隱晦的表現出創作理念。
金工有非常多的技法,是學習不完的,有些人接觸到某種技法創作出一系列很棒的作品,至此可能就會以此技法當成是呈現個人風格一個很重要的表現方式。我比較喜歡的創作模式是學習多種金工技法,當有創作靈感時不用被某種技法侷限可以更多元選擇何種技法的呈現是與理念符合的。



問:為什麼會成立【拾物金工】這個品牌,想傳達甚麼樣的理念?

瓊如:成立拾物金工,單純的只是很喜歡設計製作首飾,源至於大學時期,第一次將完成的作品送給朋友時,對方臉上洋溢的笑容令我印像深刻,第一次參加校園市集賣掉飾品時覺得很不可思議,真的有人喜歡我做的飾品。之後因緣際會下也接觸金工教學,但最喜歡的還是設計製作首飾。”拾物”
的由來是希望來到拾物金工的人都能夠找尋到符合他理想中喜愛的飾品,心之所向,拾之有物。

問:家人會希望你從事甚麼職業?當你選擇金工之後,家人是否支持你?

瓊如:家人希望我從事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例如教師或公務人員,父母從事店面營業知道從商的辛苦,不希望子女走這條路,所以並不是非常支持我選擇這條路,嘴上叨念也包含了擔心啦,可以理解。



問:金工一般給人的直覺就是飾品,你可否談談金工和一般飾品有何不同,在台灣從事金工有何前景與困境?

瓊如:在金工的同溫層裡,也有許多從事非飾品創作的人,近幾年茶道盛行投入茶具創作的藝術工作者也不少。金工與一般飾品最大的不同在於手作與機械量產還有流行性議題,金工比較著重在手作的溫度與設計,製作出的飾品較難被機械取代,而流行性、快時尚飾品較易符合大眾口味,適合大量機械生產來降低成本。
台灣的傳統金工產業沒落,原本的師徒制開始消失,3d列印取代部分手工,但卻讓設計與創意更有落實的機會。設計相關的大專院校雖然有金工課的選項卻沒有一個科系是專門培訓金工珠寶專業人才,頂多只是一個組別。學金工的人很多但不一定很精,很多人只學了基礎的技法就開始創立自有品牌販售飾品,時間久了會發現可以堅持到最後發光發熱的很少,我想表達的是太求快太速成了,很難永續經營,雖然我也只是成立沒多久的小品牌,沒有太大立場可以這樣說。台灣的市場不大,具備專業的技術與設計能力更應該試著走出去,也是我接下來的目標。



問:平常創作的靈感來自哪裡?沒靈感的時候都做些什麼事?

瓊如:從事設計與創作的人最怕沒有靈感,自己也很怕有一天沒靈感怎麼辦,對於生活中的事物我會盡量保持好奇心與探究心,有事沒事就去看展覽,並不會特意去看金工展,反而更喜歡去故宮看常設展與主題展,不管是書畫與器物,看著古代大師的心血呈現,常常會有很多新想法。看漫畫也能讓靈感不停歇,並不是直接的反應在創作想法,而是許多冷知識都是從漫畫中得來的,想要有不一樣的創作思維有時要打破現有的規範。我也很喜歡出國旅遊,會特地選擇古文明的國家,古代的藝術、繪畫與建築還有人文習俗令人沉浸其中,在心情放鬆與愉快的狀態下容易有靈感。




問:從事金工至今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嗎?或是在市集遇到讓你很難忘的事?

瓊如:在藏物市集第一次遇到回購的買家,真的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覺得自己的設計創意被肯定了,並且開始有人關注並支持拾物金工這品牌,才有持續下去的動力。

問:如果不做金工了,你最想做的是什麼?

瓊如:剛好最近也在思考這問題,不做金工後最想做什麼,天馬行空一點就是希望可以穿越時間回到古代,體驗一下古人的生活。實際面思考,不做金工可能是我生病或太老沒體力、視力退化等,原則上會一直做下去,因為做金工的過程真的很享受很開心。當漫畫家是我不做金工會優先選擇的職業,在還沒接觸金工時我的夢想是當漫畫家阿~




問:請談談未來的理想或目標

瓊如:我覺得台灣市場不大,如果不是設計流行性飾品會比較難遇到欣賞的消費者,所以今年的計畫是試著走出台灣市場,看看自己設計製作的首飾是否能在國外找到欣賞的買家。

問:對你來說,理想生活的樣貌是什麼?



瓊如:曾經看到一篇報導,一位上班族的夢想是退休後去山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這好像也不用等到退休後了,可以直接執行。對我來說生活的品質很重要,即使已經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能因為工作占滿全部的時間,而犧牲了與家人朋友的相處,希望可以有時間好好的去旅行充電,並且學習新的事物,認識新的朋友,隨著年紀漸長內心越發充實,對外在越捨得放下,懂得慢活。
反觀現在的生活,常常為了不想錯失機會而不懂的捨,時常把工作排的太滿太忙而太累,沒有好好休息,是最近要檢討的。


【景設。白瓊如 金屬創作展】
展出日期:7/1~8/25
展出地點:思微藏物生活空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14:00~18:00
地址: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123號(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

2019年6月21日

藏物市集。穿梭任意門 宅院裡的台灣故事

    大家一定知道多拉A夢裡的任意門可以帶大家到想要去的地方,這麼神奇的東西在現實當然是沒有,但是打開一扇門就讓你看到一個驚喜還是可以做到的。這次的藏物市集特別企劃就是這個概念,活動地點轉移到和新瓦屋距離不遠的《問禮堂》。




IMG_8572.jpg


說起這問禮堂就厲害了,它是內政部指定的三級古蹟,建於西元1832年,算算有一百八十幾年歷史,當然之間經過損毀與整修,雖然部分建築體為新建,但是所用材料與工法都是比照傳統方式。很巧的是我跟竹北問禮堂也算有點緣分,多年前曾來這裡上過畫畫課,記得那時是晚上的課,然後去上廁所的時候還差點回不去教室...不是發生靈異事件而是這裡面有點像迷宮,每個門、窗、牆壁都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左右對稱,讓你分不清到底剛剛有走過還是沒走過?好像在古裝劇的大宅院裡穿梭,讓人有種時間被凝結的感覺。



IMG_4673.jpg


目前的問禮堂並沒有對外開放,之後會經過一段時間的古蹟修復,時間可能要花個一兩年,所以趁有一個空檔,我們邀請很棒的展者和市集品牌,將他們安排在有如迷宮般的房間,還有宅院的天井、穿廊等,在這個有歷史意涵的空間舉辦了這一場百年老宅院裡的市集。

IMG_5284.jpg


IMG_7907.jpg

IMG_7908.jpg

IMG_9532.jpg

IMG_9533.jpg


IMG_9537.jpg







因為藏物市集一直以來的理念就是想讓大家悠閒舒服的逛市集,也希望經常有些特別的企劃讓大家在新竹就能見識不一樣的創意與體驗,若都是賣東西就沒意思了。這次在老屋裡我們就安排很多好玩有趣的活動,如展覽、市集、手作體驗、音樂演唱、老件拍賣會、玩具醫生等等..有很多為本次活動設計的手作體驗,像是古蹟意象的手工餅乾製作,老窗花剪紙。



IMG_8784.jpg

IMG_8785.jpg




IMG_4744.jpg




IMG_8546.jpg

IMG_8671.jpg

也邀請了長期在新竹縣默默耕耘的在地團隊:

★已邁向第五年第五本的 逐步東行,是由竹東國中美術班師生及畢業校友用圖文紀錄家鄉點滴的刊物。

IMG_8649.jpg


★用新竹在地特色的柿染及植物染進行創作 柿貨。識貨


★以文化為基底,培育青年返鄉為目標,藉由共好的方式經營社區產業發展的 水石有機書店


IMG_8633.jpg





★位在芎林的山窩,擁有200年以桂竹造紙歷史的 紙寮窩造紙工坊

★利用閒暇之餘收藏舊生活美好器物的「舊事」
我們將大家聚集在老屋,希望這些努力的在地團隊能被更多人看見。


另外還有特別的 《老件拍賣會》
在百年古蹟裡的市集,不加上老件拍賣會怎麼對味呢
所以我們企劃了2場隨興不專業的老件拍賣會
自己也下海當拍賣官了




01.jpg


03.jpg


05.jpg


04.jpg

市集品牌也不知何時何地收集了這麼多老東西
終於有一天是要和這些身外之物斷捨離的
粉絲也很捧場,有很多老件都有拍賣出去,要不然這下就糗囉!
這次百年老宅內的市集相當精彩,也讓藏物市集跨出另一個里程碑
今後還會玩一些特別的主題
希望粉絲繼續捧場~謝謝~

2019年5月2日

思微藏物空間展覽【一桌好】陶作展 創作者專訪


說起來有點不好意思,最近除了一些課程和空間的展覽資訊之外,並沒有發表一些其他關於生活點點滴滴的故事。也許是我們把自己弄得太忙了,其實思微藏物就是一個分享的平台,分享我們對各種生活事物的感受及所見所聞,所以從今年開始會少做一些雜事,多花一點時間寫文章和發表手工藝創作者的訪談。首先就從這一檔的陶藝展《一桌好》的創作者開始,相信有些粉絲在市集見過他們,但是你們一定無法從市集場合了解更多他們的故事(連我們也沒辦法,因為市集大家都很忙),所以希望藉由這次的訪談,讓大家瞭解他們目前做陶的想法和對生活的看法,或許之後接觸他們的作品能進一步看到更內在的東西。





這次的創作者有兩位,分別是:【COMMON PEOPLE 以及 【隅光 LightinCorner Ceramic】我們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同一個問題由兩位創作者分別回答,為了讓大家閱讀時能夠連貫,我們把同一個創作者的問與答放在一起。以下就是我們的訪談,首先是COMMON PEOPLE

問:時決定把做陶職業,是科系?(設計、工、美 ..)是陶?初有經過麼樣的心理?

答:大學時系上有很多媒材讓學生學習,藉此了解工藝製程,得以培養藝術認知的基本觀念。大二下選修了陶藝之後便被泥巴緊緊黏住,老師給予很大的空間讓學生發揮,不管是技法、材質、觀念都傾囊相授,小至對陶土的掌握運用,大至工作室的整體營運,都在大學時期扎實的培養著,持續創作,直至畢業。剛畢業那段時間,從花蓮回到台北,生活步調差距太大,心情亂了節奏,也沒有認真想過要往哪走,於是選擇了繼續做陶,似乎是讓自己靠著做陶,假想著還擁有在花蓮那樣依山傍海的輕快日子;而現在做陶,除了經營品牌外,最重要的莫過於願藉由作品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起小小的漣漪,傳遞平凡卻美好的感受。







問:家人會擔心還是支持你做這個職業?做陶段期有做哪些事?說過什麼話讓們覺得很感

答:家人是比我還相信自己的一群人,一直以來都義無反顧的陪伴著我。
很難言喻家人的支持,常常覺得幸福的過頭了。例如參與市集我總喜歡北中南的到處跑,他們也都跟著一起南征北討,各司其職,負責銷售、搬運、結帳等等,到後來甚至媽媽還跟其他品牌的朋友都認識了,見面都總不忘關心一下近況。校長兼撞鐘,工作室的大小事全部都由自己來,加工趕不及時家庭代工廠便就地成立,年前做了一批別針,全部都是媽媽和妹妹幫忙加工完成的。家人從不抱怨或懷疑以陶維生,唯一叨叨唸的只有要更廣更遠的好好規劃經營方向了!

問:位是共用工作室,麼會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一般作者都 想要有自己立的作空,可否談談這種方式的?有趣的事?(例如有人工作後不打西很)

對我來說,共用工作室是一件很棒的事!基本上我是一個比起獨處更愛團隊合作的人,創作對我來說不孤單,如果只有自己,太安靜,我可能才會找不到自己。共用工作室的狀態中,我們應該算是平淡的,卻都摸得著彼此的邊界,也很尊重對方,相輔相成。陶土難免塵沙土灰的,我很注重環境整潔,在工作室裡像個管家婆,隅光不堪其擾(說笑的),也跟著變得很乾淨了!我們兩個是個性完全不同的人,隅光很安靜,我卻很囉唆,但有時候這樣的相處模式是會壓縮到創作的思緒,因此很感謝隅光的包容。很期待未來的日子,各自擁有工作室獨立創作,如果能當鄰居應該也蠻不錯的!





問:平常作的自哪?沒靈感的候都做些什?

答:我很享受營造生活的感覺,做陶能自在的揮灑喜歡的氛圍在器皿上,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每個人的家裡都是日常的必需品,卻是好看的,想要達成創作上的期待,最重要的莫過於好好生活,胡亂過日子的人是做不出好東西的。靈感在我身上似乎不太常有,需要能量時,就會想一下花蓮的海洋,以前在宿舍睜開眼便是一大片綠的那座山,或是狗狗貓咪,讓心平靜,就能接著做陶了。另外,吃美味的肉桂捲和強迫自己讀書,則是近期最常做的事了。





問:事陶藝創作至今有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 本身或是客人的回上都可以,或是在市集遇到哪些你很忘的事?

答:我很貪心,每一件事都想要記牢牢的,有一次的市集開始時間是早晨六點,精神根本還沒趕上,身體已經在搬一箱箱的作品準備陳列了。當天有一對夫婦,先生是位紀錄片導演,請我在他購買的花器下落款,相信我未來指日可待,一定會出名的,當下很激動,非常謝謝他的肯定。事後沉澱,創作之路是點滴累積,人生是不斷變動的,現階段的我,確信自己想做的是最符合生活所需的陶製品,讓我的作品在日常中被使用著,就心滿意足。





問:如果不做陶了,你最想做的是什??

答:我想去學物理化學,把釉藥學了解的更深入;其次就是研究不同肉桂捲的作法,尋覓出最好吃的作法後,搭配自己做的器皿,開肉桂捲專賣店。

問:可否談談的理想或目

答:希望能回到東部生活,不要等老了,至少是在人生下一個階段,準備好了就能一鼓作氣的回去了,肯定會繼續做陶,不一定是為了工作而做,只要快樂的做,就都好。

問:來說,理想生活的貌是什?

理想生活的樣貌便是隨心的過日子,什麼事都不要遷就,不牽強,快樂一點。





接下來是創作者:【隅光 LightinCorner Ceramic的訪談:

問:時決定把做陶職業,是科系?(設計、工、美 ..)是陶?初有經過麼樣的心理?


答:我的大學時光在花蓮度過,讀的科系是現今評價非常兩極的文創相關科系,系上有工藝類的課程,陶藝是其中一樣,也是唯一我接觸了就愛上的媒材,大學四年間除了沒選到課的兩個學期,其餘時間可以說都是在系上的陶工坊度過的。
陶土是一個非常療癒我的媒材,作為一個時常被自己的情緒困擾的作者,在做陶的過程中,我能夠很有效的舒緩自己過度鑽牛角尖思考事情的狀況,尤其在拉坯與修坯的過程中,轆轤的轉動能讓我專注在手與土的協調上,無瑕去思考腦中亂七八糟纏成一團的情緒,而修坯時看著土屑從坯體上飛走,原本潮濕而沈重的坯體在刀與手的細微調整中,變回了它自己的模樣,每次這個過程結束後,總有種自己也被修去了多餘的部分,漸漸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樣的錯覺。

2016年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年多的平面設計,但始終覺得自己無法從中得到足夠的成就感,每天面對冷冰冰的電腦,讓我想起了陶土的溫暖,於是在存到了一筆暫時不會讓自己餓死的積蓄後,我決定試試看自己能不能用陶活下去,於是「隅光」就誕生了。





問:家人會擔心還是支持你做這個職業?做陶段期有做哪些事?說過什麼話讓們覺得很感

答:家裡一直是採比較自由放任的態度,只要不學壞、養得活自己就沒問題,所以當初選擇離職去做陶,父母雖然可能有點擔心,但其實並沒有多說什麼,很感謝他們讓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問:位是共用工作室,麼會想到用這樣的方式?一般作者都 想要有自己立的作空,可否談談這種方式的?有趣的事?(例如有人工作後不打西很)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是在Common People的雙溪老家做陶,那時是她先去的,在知道了我在找工作空間之後,她好心的以非常廉價的租金讓隅光有了起頭。
不過那裡的空間狹小,兩個人的作品一下就佔滿了工作室,於是在去年的七月我們搬到了現在的工作室。
因為現今房租高昂還有窯爐設備的關係,在雙北地區做陶其實並不是那麼好找到合適的空間,因此我們在工作一直都還滿和諧的狀況下決定繼續合租。
合租的優點除了能分攤租金,我們也能互相幫忙,一起做些一人很難做的體力活,忙的時候互相cover一些重要的小事,而最大的缺點大概就是空間雖然比之前大了許多,但是真的要趕作品時,再大的空間也會瞬間就被佔滿了。
最痛苦也最有趣的部分大概是她養的貓,非常熱愛我的作品,時常來踩一把、蹭一下,至今已經有許多作品命喪貓爪之下。

問:平常作的自哪?沒靈感的候都做些什?

我並不是一個能夠明確說出「靈感」從哪來的作者,我覺得作品是作者內在的外顯,任何生活經驗、情緒、感官體驗、學過的知識、從小的習慣等,都混合在一起,而這些組成了「我」。我只是透過我的手,把我腦袋中的那一團混亂解構,從而做出作品。因此在過於混亂而手腦不能連線的時候,我通常會去看海發呆,讓自己放鬆。





問:事陶藝創作至今有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在 本身或是客人的回上都可以,或是在市集遇到哪些你很忘的事?

答:我覺得最神奇的就是竟然這個世界上竟然有人會這麼喜歡我的作品!
我有一組新加坡客人曾經在我在信義誠品設快閃櫃時,特別飛來台灣買我的作品。他們是我在大稻埕擺攤時遇見的客人,當時他們全家一起來台灣玩,他們的老父親一走過我的攤位看見其中一件作品時,倒抽了一口氣,馬上跟我說他非常喜歡那件作品,於是他們全家都靠了過來,沒想到全家都對我的作品很感興趣,在我的攤位上駐足了許久,帶走了幾件我也很喜灣的作品。而我原本以為是一面之緣的客人,竟然在回國之後繼續在網路上與我保持聯絡,甚至在我設櫃期間特別飛來,讓我非常感動。






問:如果不做陶了,你最想做的是什??

答:雖然不是很確定自己除了做陶還能做什麼,但流浪也好,簡單找份能糊口的工作也不錯,我想搬到花蓮的海邊!
在花蓮讀了四年書,在大山大海中奢侈的生活著,身心靈時刻都受到大自然的洗禮,但自從搬回台北後,每日面對的是高樓、車陣、廢氣,日復一日,在這樣的環境裡,擁擠又緊張,時刻難以放鬆,對於我這樣的作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很理想的生活環境。





問:可否談談的理想或目

答:我的目標就是,早點存到一筆能好好過著簡單生活的錢,搬到自己喜歡的地方擁有一間工作室,不用再煩惱作品要賣給誰、擺攤賺不賺得到錢,只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作品就好。

問:來說,理想生活的貌是什?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樣貌應該是能在花蓮的海邊擁有一間工作室,每天看著大海創作,我有把握我的作品應該會比現在好看一百倍以上吧(笑)。